自前年iPhone 5s引爆指紋識別熱潮以來,各家手機廠商都紛紛投入到指紋識別研發(fā)中去,據(jù)IDC預測智能手機出貨量,2016至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分別為16億部、17億部、19部,預計2016年指紋識別的滲透率達40%左右,2017至2018年指紋識別的滲透率分別為50%、60%。而全曜財經CMoney顧問兼財經主筆陳唯泰也表示:印度將成為指紋識別產業(yè)的投資亮點。
根據(jù)Gartner預估,2016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將達6,170億美元,行動支付使用者也將達4.4億人。陳唯泰指出,指紋系統(tǒng)目前是最容易達標且富有商機的產業(yè)。指紋配置也可望成為中低端手機標準配備,在市場表現(xiàn)部分,亞太地區(qū)的指紋辨識系統(tǒng)成長力道可望勝過歐美。
而在業(yè)界,業(yè)內人士也紛紛預期2016年將是安卓手機陣營導入指紋識別應用的快速成長期,盡管已明顯落后蘋果iPhone系列產品,然因指紋識別芯片及模組解決方案需要長時間的產品認證,加上2015年主要仍由國外芯片供應商掌控市場,芯片成本無法有效下降,讓中、低端安卓智能型手機難大量采用導入。
不過,隨著IC設計企業(yè)如匯頂、思立微、神盾及敦泰所推出指紋識別芯片解決方案日益成熟,且模組成本驟砍30~40%,讓有心沖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中國廠商甚為心動,紛紛積極導入指紋識別應用,業(yè)內人士預期2016年中國安卓手機搭載指紋識別功能比重將由目前10~15%,急速拉升至30~40%的水準。
不過,成本的降低,大大小小各家廠商扎堆在中國推出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之下,中國的指紋識別市場也越發(fā)飽和同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而很多有前瞻目光的企業(yè)已把對指紋識別的眼光投向了印度。
樂視、松下就是其中有前瞻目光的企業(yè)之一,近幾個月來樂視、松下先后在印度市場發(fā)布搭載指紋識別的新手機,吹響了在印度指紋識別市場的第一個號角,在2016年隨著小米等更多廠商的加入,預計印度市場將成為中國之后,下一個指紋識別的投資競爭高地。
而在備受關注的指紋識別產業(yè)鏈中,Precise Biometrics(精準生物特征認證)的移動設備指紋識別產品——Precise BioMatch Mobile已經通過與Silead(思立微)的合作整合到一款新的智能手機中,此款手機據(jù)悉正來自某印度智能手機供應商。
這也可以看出指紋識別熱潮在印度市場不單單是暗流涌動了,更多產業(yè)鏈企業(yè)已經選擇提前在印度投資布局與合作,為早日占領新市場的制高點而先人一步。
印度市場的指紋識別投資熱潮還沒正式開始,背后卻早已開始。
根據(jù)Gartner預估,2016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將達6,170億美元,行動支付使用者也將達4.4億人。陳唯泰指出,指紋系統(tǒng)目前是最容易達標且富有商機的產業(yè)。指紋配置也可望成為中低端手機標準配備,在市場表現(xiàn)部分,亞太地區(qū)的指紋辨識系統(tǒng)成長力道可望勝過歐美。
而在業(yè)界,業(yè)內人士也紛紛預期2016年將是安卓手機陣營導入指紋識別應用的快速成長期,盡管已明顯落后蘋果iPhone系列產品,然因指紋識別芯片及模組解決方案需要長時間的產品認證,加上2015年主要仍由國外芯片供應商掌控市場,芯片成本無法有效下降,讓中、低端安卓智能型手機難大量采用導入。
不過,隨著IC設計企業(yè)如匯頂、思立微、神盾及敦泰所推出指紋識別芯片解決方案日益成熟,且模組成本驟砍30~40%,讓有心沖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中國廠商甚為心動,紛紛積極導入指紋識別應用,業(yè)內人士預期2016年中國安卓手機搭載指紋識別功能比重將由目前10~15%,急速拉升至30~40%的水準。
不過,成本的降低,大大小小各家廠商扎堆在中國推出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之下,中國的指紋識別市場也越發(fā)飽和同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而很多有前瞻目光的企業(yè)已把對指紋識別的眼光投向了印度。
樂視、松下就是其中有前瞻目光的企業(yè)之一,近幾個月來樂視、松下先后在印度市場發(fā)布搭載指紋識別的新手機,吹響了在印度指紋識別市場的第一個號角,在2016年隨著小米等更多廠商的加入,預計印度市場將成為中國之后,下一個指紋識別的投資競爭高地。
而在備受關注的指紋識別產業(yè)鏈中,Precise Biometrics(精準生物特征認證)的移動設備指紋識別產品——Precise BioMatch Mobile已經通過與Silead(思立微)的合作整合到一款新的智能手機中,此款手機據(jù)悉正來自某印度智能手機供應商。
這也可以看出指紋識別熱潮在印度市場不單單是暗流涌動了,更多產業(yè)鏈企業(yè)已經選擇提前在印度投資布局與合作,為早日占領新市場的制高點而先人一步。
印度市場的指紋識別投資熱潮還沒正式開始,背后卻早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