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被公開質詢,Galaxy Note 7到底為什么爆炸?

之前的不良產(chǎn)品只有電池燃燒,但中國出現(xiàn)的爆炸產(chǎn)品不僅是電池,內部電路、相機等其他零件都發(fā)生了燃燒,電池內部反而沒有太大損傷,很干凈。
   就在三星GalaxyNote7因電池爆炸而被多國航空主管部門、以及各航空公司下達飛行禁令后,三星緊急召回250萬部手機。9月19日,網(wǎng)友又連續(xù)曝出采購自京東商城的疑似國行版Note7爆炸案例。9月20日,有網(wǎng)友爆料稱自己于9月2日在一家電器連鎖店購買一部全新型號的64GB三星Note7手機,使用半個月后,于19日突然發(fā)生爆炸,整部機溶爛如黑炭,幸無人受傷。

  19日晚三星發(fā)表聲明:“推斷該產(chǎn)品損壞是因外部加熱導致”,20日,朝鮮日報報道,“中國爆炸的Note7是消費者用電磁爐加熱所致”......三星GalaxyNote7手機爆炸儼然成為一場撲所迷離的羅生門。

  那么,三星GalaxyNote7爆炸的原因何在?朝鮮日報宣稱的“中國爆炸的Note7是消費者用電磁爐加熱所致”是否有道理呢?

三星Galaxy Note 7到底為什么爆炸?

  三星SDI電池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據(jù)媒體報道,三星將GalaxyNote7的召回歸咎于如下事實:在部分手機上,由于隔膜有缺陷,原本不能互相接觸的電池陰陽兩極觸碰到一起,出現(xiàn)短路現(xiàn)象,導致電池異常發(fā)熱,并最終發(fā)生燃燒和爆炸。

  要解析三星GalaxyNote7手機自9月初接連爆炸原因,就必須去了解一下鋰電池的工作原理。

  鋰是化學周期表上直徑最小的活潑的金屬,由于鋰的化學特性太活潑,鋰金屬暴露在空氣中時,會與氧氣產(chǎn)生激烈的氧化反應。為了提升安全性及電壓,科學家們采用石墨和鈷酸鋰、磷酸鐵鋰、錳酸鋰等材料來儲存鋰。

  鋰電池主要由陽極、陰極、隔膜、電解液等部分組成。鋰電池的陰極含帶正電離子,比如鋰離子,陽極則相反。在充電期間,鋰離子從陰極移動到陽極;在放電期間,鋰離子則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在陰極和陽極之間的是被稱為電解質的化學物質,能夠幫助電離子移動,傳導電流。

  鋰電池的兩個電極不能直接接觸,因為當兩個電極接觸時,電流能直接流向中間的電解質而非兩側的電極,這有可能會引起火花,甚至可能發(fā)生爆炸。恰恰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電池制造商在陰陽兩極之間插入了隔膜,鋰電池隔膜的性能直接影響電池的內阻、界面結構、容量、循環(huán)性能和安全性。

  另外,在大功率充放電過程中,比如在使用中手機過熱或快速充電時手機過熱,鋰電池局部溫度上升迅速,當溫度接近隔膜熔融起始點時,熱收縮會使正負極片越來越近,并且瞬間產(chǎn)生巨大的熱量,這時電解質就可能會與其他化學物質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氣體,釋放更多的熱量。隨著化學反應的反復發(fā)生,氣體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釋放,并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熱量,最終導致起火乃至爆炸。

  那為何三星過去的電池不存在隔膜缺陷,而最新的產(chǎn)品卻出了問題了呢?這就要從手機的發(fā)展趨勢說起了。

  近年來,手機的機身越做越薄,與此同時人民對手機的續(xù)航能力也越來越關注。那么在維持小巧緊湊的機身的同時,如何提升續(xù)航能力呢?很多廠商都選擇了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不過,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已經(jīng)進入了瓶頸期,要進一步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就必須有所取舍,擠壓輔助材料所占的空間。

  筆者認為,三星GalaxyNote7手機的鋰電池隔膜之所以會爆出存在缺陷,是三星SDI將隔膜變薄,把省出來的空間留給陽極和陰極材料,這樣就能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和手機的續(xù)航時間。這也是為什么三星GalaxyNote7與上一代產(chǎn)品在電池的體積相對縮小了的情況下,鋰電池電量反而擴大了500毫安。但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安全風險,越薄的隔膜對工藝的要求越嚴格,稍微的質量瑕疵或電池工藝失誤都有可能造成隔膜缺陷,進而導致鋰電池短路、起火乃至爆炸。想必這就是三星GalaxyNote7(使用SDI電池的批次,三星國行版使用ATL電池)在韓國等地接連爆炸的原因。

  中國消費者是否在碰瓷?

  在網(wǎng)絡爆出國行版GalaxyNote7接連爆炸的情況后,9月19日夜間三星在一份聲明中稱:“三星電子密切關注近期發(fā)生的Note7燃燒事件,9/18日,就中國媒體報道的事件,我們通過三星電子研究所、品質檢測部門對該產(chǎn)品進行了詳細分析,推斷該產(chǎn)品損壞是因外部加熱導致。”
三星Galaxy Note 7到底為什么爆炸?

  9月20日,根據(jù)朝鮮日報記者樸淳燦的報道,三星回收了兩款手機,和ATL著手進行了共同調查,并宣布:通過X光和CT對產(chǎn)品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發(fā)現(xiàn)了在電池外部故意加熱的痕跡。兩家公司為了調查準確的原因,將Note7放進微波爐、熱風機、電磁爐、烤箱等進行了再現(xiàn)試驗。結果顯示,兩部手機放在電磁爐上,用200度加熱2-3分鐘,產(chǎn)品的損壞樣子和照片最相似。

  之前的不良產(chǎn)品只有電池燃燒,但中國出現(xiàn)的爆炸產(chǎn)品不僅是電池,內部電路、相機等其他零件都發(fā)生了燃燒,電池內部反而沒有太大損傷,很干凈。

  另外,有媒體聲稱爆炸的兩名消費者中一人本月2日在微信和百度上傳了“剛才拿到了珊瑚藍的炸彈,希望真的爆炸,威脅三星要錢”的內容。還有媒體報道,“三星電子宣布,正在討論對主張?zhí)搨伪ǖ?名中國消費者進行刑事起訴等法律應對。”

三星Galaxy Note 7到底為什么爆炸?
  (自燃的國行版Note7)

  那么三星和朝鮮日報的說法是否有經(jīng)得起邏輯的推敲,中國消費者真的在碰瓷么?

  從原理上來說,電磁爐給物體加熱其實是利用電磁感應在被加熱物體中產(chǎn)生渦流,值得注意的是,被加熱物體必須是較大的金屬體,否則無法產(chǎn)生足夠的渦流,也就無法產(chǎn)生熱量。但三星GalaxyNote7手機并非一整塊金屬,而是由金屬、塑料等材料構成的復合體,即便是手機內部的細微電路感應產(chǎn)生了渦流,那么細的線路很快就給燒斷了,沒了渦流根本不會發(fā)熱。另外,線路斷了手機也就關機了,不會出現(xiàn)爆炸的情況。

  朝鮮日報報道中最經(jīng)不起邏輯推敲的就是強調,“內部電路、相機等其他零件都發(fā)生了燃燒,但電池內部反而沒有太大損傷,很干凈”。但實際上,如果真是放上電磁爐,那么鋰聚合物電池的軟體包裝外皮是一整塊鋁箔,是手機內較大的金屬結構,其必然會因為渦流發(fā)熱產(chǎn)生燒蝕,如果真是用電磁爐引爆手機,則絕不會如朝鮮日報報道中那樣“內部電路、相機等其他零件都發(fā)生了燃燒,但電池反而沒有太大損傷,很干凈”。

  因此,雖然現(xiàn)階段不能完全排除中國消費者碰瓷的可能性,但是如朝鮮日報報道,是中國消費者用電磁爐加熱引發(fā)手機爆炸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另外,朝鮮日報在過去的一些報道非常讓人懷疑其信譽,比如曾經(jīng)非常有名的“炮決”、“犬決”,以及很多不靠譜的處決朝鮮高官的信息都源自朝鮮日報的報道。鑒于此,筆者對朝鮮日報的報道持懷疑態(tài)度

  三星對中國消費者并不尊重

  自從Note7手機在多國出現(xiàn)起火爆炸事件后,9月2日,三星就表示在全球范圍內召回發(fā)售的250萬臺的三星GalaxyNote7。9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稱,國家質檢總局執(zhí)法司組織質檢總局缺陷產(chǎn)品管理中心,與三星公司進行會談后,該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數(shù)量為1858臺。但這些召回的手機主要是通過三星官網(wǎng)社區(qū)等渠道,用以舊換新等方式提供的測試體驗用機,在中國正式發(fā)售的Note7手機不包括在內。

  在國行版三星GalaxyNote7連續(xù)爆炸后,三星的做法是在9月19日晚聲明該產(chǎn)品損壞是因外部加熱導致。朝鮮日報更是報道,“中國爆炸的Note7是消費者用電磁爐加熱所致”,還有媒體報道,“三星電子宣布,正在討論對主張?zhí)搨伪ǖ?名中國消費者進行刑事起訴等法律應對。”

  從三星的上述舉措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對待全球消費者,三星發(fā)現(xiàn)問題立刻召回,但面對中國消費者,三星的做法是聲稱,“推斷該產(chǎn)品損壞是因外部加熱導致”,而且朝鮮日報還宣稱,“中國爆炸的Note7是消費者用電磁爐加熱所致”(雖然沒有證據(jù)朝鮮日報是否拿了三星的公關經(jīng)費),這就有把責任推給中國消費者的嫌疑,是中國消費者給手機施加了外部熱源導致手機燃燒爆炸,這顯然是對中國消費者的不尊重。筆者認為這種做法不僅不能挽回三星手機燃燒爆炸帶來的聲譽損失,反而會三星處于更不利的位置。

  有鑒于此,深圳市消委會對三星的做法表示公開譴責。并向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發(fā)送公開質詢函,希望該公司在收到此函10日內給予正面回應。
三星Galaxy Note 7到底為什么爆炸?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