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DI虧損進一步擴大
由于受今年智能手機銷量增長速度放緩,蘋果iPhone銷售不如預期,以及熊本地震影響,JDI的虧損進一步擴大。根據(jù)JDI早前公布的第二財季財報顯示,當季凈虧損達118億日元(約合1.152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僅為4.61億日元,同比虧損大幅擴大。
資料顯示,從2016年4月起,JDI積極向銀行借款。由于JDI過去并未有過借款,此次突然要求增加融資額度進行貸款,加上主要交易對象蘋果(Apple)的iPhone銷售不如預期,液晶面板庫存增加,又傳出要產業(yè)革新機構(INCJ)擔保以便進行更大規(guī)模貸款,JDI的這一舉動讓銀行懷疑其是否有資金短缺甚至是經營上的問題。
此前,為了進一步節(jié)省開支,JDI已裁撤了制造效率相對不佳的千葉縣及愛知縣4.5代及3.5代產線,同時推動45歲以上人員優(yōu)退計劃,預期每年約減少170億日圓的固定費用支出。
以目前JDI的營收結構來看,智能手機市場的相關表現(xiàn)決定了其8成的財報表現(xiàn),而蘋果產品的成績占其整體業(yè)績近4成。顯然,蘋果的銷量影響對于JDI營收的影響巨大。
雖然,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每年的需求量尚能維持20億支水平。但JDI是否能成功量產OLED面板,如何拓展客源,才是左右未來能否順利經營的關鍵。
OLED研發(fā)遭遇挫折
根據(jù)此前消息顯示,蘋果iPhone將在2017年采用OLED面板。而目前三星占據(jù)大部分的OLED市場份額。此前韓國媒體爆料稱,蘋果拋出了2億塊的OLED屏幕大單,將用于明年的iPhone上,而三星通過手中的資源已經拿下了這訂單中的1億塊。剩下的1億塊外,三星和LG將繼續(xù)爭奪。JDI以及夏普也都在為此蠢蠢欲動。此外,中國的手機品牌廠商也在積極的轉向OLED。這也使得OLED成為了面板廠商爭奪的關鍵。
盡管JDI持續(xù)研發(fā)OLED,但在量產方面的進度,似乎仍受限于資金與技術瓶頸,據(jù)JDI相關人士透露,其實JDI備感壓力。
在2016年3月上旬JDI就自行建構了OLED面板測試生產線,但是若要設立完整的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JDI尚有資金問題。據(jù)了解,JDI尚需5000億日圓(約49億美元)以上的研發(fā)資金。
另據(jù)JDI內部人士透露,現(xiàn)在測試生產線的一部分技術,不適用于量產,現(xiàn)在正檢討改用類似韓國廠商的技術。也就是說,JDI的OLED顯示面板發(fā)展,同時碰上資金與技術問題,所以有必要與其它廠商合作,克服難關。
同樣,鴻海收購的夏普在OLED上也非常的被動,生產線來不及完成,追不上在OLED面板領域領先的韓國廠商。據(jù)了解,夏普的OLED屏幕最快要到2018年才能量產。而臺灣面板廠目前在OLED技術以及產能遠遠落后韓國面板廠。也就是說,鴻海若不加快布局OLED,或將錯失LCD轉向OLED的紅利期。
鴻海夏普入股JDI可創(chuàng)三贏局面?
根據(jù)今年年初鴻海發(fā)布的2015年財報顯示,2015年鴻海合并營收44830.96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6.42%,創(chuàng)歷史新高。運營利潤為1642.7億新臺幣,凈利潤為1468.7億新臺幣(約45.53億美元)。
鴻??芍^是財大氣粗,今年初還收斥資約224.7億元收購了夏普。除了最重要的液晶面板業(yè)務之外,鴻海還同時獲得夏普的家電業(yè)務,而夏普將作為鴻海的子公司,保持獨立運營的地位。
在獲得鴻海注資之后,夏普已無資金之憂,并且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夏普的虧損正在進一步縮小。而鴻海也表示,有信心讓夏普扭虧為盈,做大做強。
此時,JDI在OLED上遭遇資金技術危機,而夏普在OLED上也是進展緩慢,鴻海為了布局OLED,完全可借道夏普投資JDI,促進雙方技術合作,為雙方OLED量產提速。
業(yè)內人士認為,如果夏普真的能夠入股JDI,那么對于鴻海來說無疑將進一步擴大在面板領域的話語權。屆時,兩大日系面板廠商將負責中小尺寸面板的先進技術的研發(fā),鴻海旗下的群創(chuàng)則分擔夏普大尺寸電視面板的產能,市場方面可交給鴻海旗下的富士康,這樣的分工合作,有利于發(fā)揮綜合效應,或可達成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