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普的“如意算盤”遇到海信“走出去”的決心

美國時間6月9日,夏普在紐約地方法院、加利福尼亞州高級法院對中國家電品牌海信發(fā)起訴訟,稱海信在美國以“SHARP”品牌銷售低質低價的液晶電視,損害夏普品牌形象,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標,并提出至少1億美元的損害賠償。
   “被收購后的夏普新任總裁單方面對媒體宣布要收回夏普在美洲的品牌,此前未與海信做過任何溝通。這既體現(xiàn)了沒有契約精神,又是對海信極大的不尊重。”海信國際營銷副總經理朱聃在近期接受日媒采訪時表示。

  本文鏈接:http://networkstorage.cn/news/show-htm-itemid-21932.html
 
  朱聃的一席話源于一出現(xiàn)代版“農夫與蛇”的鬧劇。
 
當夏普的“如意算盤”遇到海信“走出去”的決心
 
  源起:北美市場品牌控制權爭奪戰(zhàn)
 
  美國時間6月9日,夏普在紐約地方法院、加利福尼亞州高級法院對中國家電品牌海信發(fā)起訴訟,稱海信在美國以“SHARP”品牌銷售低質低價的液晶電視,損害夏普品牌形象,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標,并提出至少1億美元的損害賠償。
 
  該訴訟案始于2015年的收購。當年7月31日,海信、夏普聯(lián)合對外宣布,青島海信與關聯(lián)公司美國海信,共同出資2288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公司100%股份,并同時獲得夏普電視在美洲地區(qū)(巴西除外)的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為期5年(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
 
  談及彼時的收購,朱聃介紹,2015年,經營艱難、虧損嚴重的夏普三番五次的拜訪海信,希望為“北美夏普”這個孩子尋找一個最好的“人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海信決定“解困”夏普北美市場:收購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廠,托管夏普北美品牌(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銷售。
 
  “此后,我們選派精兵強將,重振工廠、恢復渠道,向研發(fā)幾近停滯的夏普注入海信ULED畫質技術,可以說,接手夏普以后,我們傾盡全力,付出了巨大心血:夏普產品的產品結構以及市場銷量、銷售額均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北美的夏普逐漸回到了正常的‘經營之道’。”朱聃表示。
 
  而夏普在向加利福尼亞州高級法院遞交的訴訟書原文中表示,為了突出自己的產品優(yōu)勢,海信故意使用夏普的分銷網絡售賣低劣產品,來損害夏普的品牌形象。同時,海信在使用夏普品牌時也有虛假宣傳行為。
 
  2016年4月份,鴻海集團宣布斥資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并獲得了夏普在全球范圍內的品牌控制權。
 
  而北美市場的品牌控制權爭奪戰(zhàn)也從那時開始。
 
  現(xiàn)狀:夏普在美銷量年增5成
 
  鴻海創(chuàng)辦人郭臺銘在去年年初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曾明確表示,對夏普的收購是希望提高鴻海的價值鏈,而不希望鴻海僅僅是一個低利潤的品牌代工企業(yè)。郭臺銘稱,夏普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品牌,并明確表示要保留夏普的品牌。
 
當夏普的“如意算盤”遇到海信“走出去”的決心
 
  此后,夏普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品牌戰(zhàn)略,希望統(tǒng)一全球品牌的控制權。但事實上,除了北美之外,另一個重要市場——歐洲,夏普的品牌控制權也不在夏普自己手中。2014年時,夏普曾與UMC(聯(lián)華電子公司)達成品牌授權協(xié)議,將夏普在歐洲的品牌銷售權出售給UMC。
 
  不過,今年年初,夏普則通過收購UMC的控股公司,收回了夏普在歐洲的品牌銷售權。根據IHS的分析報告,新夏普希望恢復到每年1000萬臺液晶電視的銷售業(yè)務。夏普也不會允許在全球市場上有“兩個夏普”品牌的存在。這也就使得解決北美品牌控制權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夏普(Sharp)副社長野村勝明在30日舉辦的夏普法說會上表示,夏普在美國對中國海信提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
 
  此前據日媒報道,夏普提訟主因在于夏普認為海信集團于2016 年開始在北美地區(qū)使用夏普授權的品牌,卻違反契約,銷售低質量的產品,使得夏普品牌評價大幅滑落。
 
  “對于夏普授權品牌給中國海信集團一事,基本上希望克制評論,因為相關議題正待訴訟結果。”野村勝明在會上表示。
 
  不過據日本朝日新聞消息稱,SHARP等品牌電視在美國的銷售氣勢非常旺,當前銷量年增5成。
 
  “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1-6月,海信美國品牌銷售量同比增長97.7%,銷售額同比增長100.7%。2017年美國市場夏普電視總量預計增長47%,其中4K電視預計增長360%,4K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8%。這是我們托管之后所做的工作和預期的經營結果,從這半年的情況看進展很好。”朱聃對日媒表示。“海信推出的高質量夏普產品得到了渠道、專業(yè)測評機構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同。”
 
  但是野村勝明在夏普法說會上指出,他反對相關說法,并且表示這對于夏普當初對海信的預期來說,有很大的落差。
 
  而據日經新聞報道,夏普公布上季(2017年4-6月)財報顯示:最終獲利狀況的合并純益自去年同期的虧損274.52億日元轉為盈余144.77億日圓元,為7年來首度轉盈;合并營收因液晶面板等產品銷售擴大而較去年同期大增19.6%至5064.27億日元。
 
  對抗:鴻海的“如意算盤”與海信的決心
 
  鴻海入主的夏普在與海信打響品牌爭奪戰(zhàn)的同時,也表明將會在美開拓高端市場的電視新品牌。
 
  據日經新聞早期報道,鴻海和夏普計劃在美國從事薄型電視的一貫化生產,除計劃中的大尺寸電視用液晶面板工廠之外,也計劃在美國興建薄型電視組裝工廠,將生產8K電視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且將采用鴻海自家“省人化(節(jié)省勞動力)”技術、降低制造成本,借此提高“美國制造”的競爭力,開拓北美這塊全球第二大薄型電視市場需求。
 
當夏普的“如意算盤”遇到海信“走出去”的決心
 
  關于夏普如何參與建廠一事,野村勝明指出,夏普正在全球市場擴大液晶電視事業(yè),并為此進行各種評估活動。并且他表示夏普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舉行前達成8K相關事業(yè)收入超過3000億日元的目標。
 
  對此,朱聃表示,海信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fā)展壯大的,鴻海的舉動不會動搖我們做高科技產品的信心和戰(zhàn)略。
 
  “我們在海外建有7個研發(fā)機構,具備了針對當地消費者特殊需求進行定向開發(fā)設計的能力,因此,無論是質量、性能還是設計都敢于接受來自各方的挑戰(zhàn)。”朱聃說。
 
  此外,海信近期也在快速拓展銷售網絡、提升全球份額,與全球大型主流渠道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
 
  目前海信已經在美洲、歐洲、亞太、非洲等地區(qū)與當地主流渠道建立了穩(wěn)固的合作關系。在美國,海信已經與Wal-Mart、Bestbuy等大型連鎖渠道建立了品牌戰(zhàn)略合作關系,從渠道上保證了海信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海信也是唯一進入BBY、COSTCO、沃爾瑪的中國彩電品牌。在歐洲,海信成功與德國第二大連鎖渠道結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共同推進海信高端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布局;在澳洲,海信品牌已進入當地主流連鎖渠道。
 
  而對于夏普在美國對海信的訴訟,朱聃也表示,海信是有近50年歷史的企業(yè),在電視方面也有多年的積累和專利,我們會繼續(xù)努力推廣夏普品牌和產品,更會認真履行合約。根據合同,3年以后北美的夏普仍會回到夏普中去。
 
  據日經新聞28日消息,臺灣鴻海精密工業(yè)的在美投資已全面啟動。7月26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正式宣布,向威斯康辛州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廠等項目投入100億美元,并且提出以面板工廠為開端,在美構建8K和5G相關生產基地的構想。
 
當夏普的“如意算盤”遇到海信“走出去”的決心
 ?。▓D片來自網絡)
 
  那么,夏普與海信之間的北美商標爭奪戰(zhàn)遲遲無法進展,夏普將以怎樣的方式在北美市場展開業(yè)務也備受行業(yè)關注。而近期,英媒也對富士康(母公司為中國臺灣鴻海精密集團)在美投資建廠一事表示不看好。
 
  英國《衛(wèi)報》最近發(fā)表文章稱,富士康宣布計劃投資約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設一家先進的液晶顯示器工廠,這一消息在美國被大肆宣傳。但是威斯康辛州在經濟發(fā)展上有一段令人不安的歷史,而作為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供應商,富士康在履行其承諾方面缺乏良好紀錄。
 
  此外,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富士康過去有未履行類似就業(yè)機會承諾的記錄。2013年,該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投資3000萬美元,并招聘500人。但是,這項計劃最終無疾而終。
 
  歷史上,富士康在印尼、印度,越南和巴西的投資協(xié)議未能完全落實。例如,在印度,該公司2014年承諾在五年內投資50億美元,創(chuàng)造5萬個就業(yè)機會。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這一目標遠遠沒有達到。工作場所的安全問題也將威脅到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的項目;而美國最近的“工作權利”立法活動將影響工人與公司的關系。
 
  鴻海與夏普在美國建廠的“如意算盤”能不能打好?夏普與海信的訴訟案件走向又將如何雖然我們尚且未知,但是海信方面在回應事件時發(fā)表的“海信從來不惹事,也絕不怕事。”言論似乎也彰顯了一個中國民族品牌在“走出去”時克服阻礙的決心。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