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望下月赴港上市 目標估值1000億美元

根據(jù)小米近期上市前股東售股情況,由售股價格預計公司估值將介于650億至700億美元,而小米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是1000億美元的估值。
   據(jù)港媒報道,小米可能最快下個月準備赴港上市,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權(quán)”的上市公司。香港聯(lián)交所將于下周公布上市制度咨詢結(jié)果,之后小米可能在5月初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另外,摩根士丹利、高盛、瑞信和的意志銀行四家國際投行將參與小米在香港市場的承銷上市工作。在香港上市后小米計劃馬上準備以CDR形式回歸A股,已選定中信證券來負責CDR事宜。
  
  根據(jù)小米近期上市前股東售股情況,由售股價格預計公司估值將介于650億至700億美元,而小米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是1000億美元的估值。
  
  不過,就算小米成功以700億美元估值上市,也已成為繼2014年于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后(2500億美元)后,全球估值最大的科技新股。此前分別于去年及今年上市的 Snap及Spotify,上市估值均不足300億美元。
  
  2017 年“新經(jīng)濟”已成為港股一大熱詞,美圖、閱文、眾安和雷蛇等眾多科技公司已經(jīng)在港上市。2018年,包括螞蟻金服、陸金所、小米、QQ 音樂和愛奇藝等眾多內(nèi)地獨角獸相繼傳出準備奔赴香港上市的消息。
  
  天風證券認為隨著“同股不同權(quán)”政策被推至臺前,有望解決科技企業(yè)赴港上市謀求發(fā)展與資本的后顧之憂。對比赴美上市,港股市場有著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
  
  1、在港上市費用低:法務(wù)、審計等費用平均約為1050-1600 萬元,另有1.5%-4.0%承銷費;對比在紐交所上市約需法務(wù)、審計等費用人民幣2360 萬元及平均6.42%承銷費率;
  
  2、在香港股票獲利只需繳納印花稅(每宗雙邊交易金額的0.1%);
  
  3、在港上市可以獲得海外資金和國內(nèi)資金的雙重照顧,北水南下的加持亦是企業(yè)赴港上市的考量之一。
  
  歷史上,港股雙重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曾經(jīng)風靡一時。但由于AB 股帶來的企業(yè)管理亂象,香港證監(jiān)會此前一度廢除AB 股制度,之后“同股同權(quán)”一度是香港金融界的共識。而在2014 年,阿里巴巴正是由于當時港交所的同股同權(quán)限制不愿放開,最終選擇棄港投美,遠赴美國上市。
  
  終于在去年12月,港交所提出的上市改革咨詢,建議為三類型企業(yè)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quán),接受采用不同投票權(quán)架構(gòu)的新經(jīng)濟公司來港上市,若市值少于400億港元,則要求市值最低為100 億港元且有10 億港元收入。另外將放寬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限制,最低市值為15 億港元。對于已在美英上市的公司來港作第二上市,若市值少于400 億港元,則要求市值最低為100億港元且有10 億港元收入。
  
  市場分析認為“同股不同權(quán)”將吸引更多內(nèi)地以及國際的“新經(jīng)濟”公司赴港上市,拓寬港股市場的資金來源,帶動IPO籌資額大幅上升,讓港股市場“洼地”重煥新生。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guān)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