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消息,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已于昨天向港交所提交了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這意味著這家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yè),正式決定在香港上市。知情人士稱,曠視科技此次IPO將至少融資5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曠視科技預計將于第四季度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最多融資10億美元。曠視科技織最有名的就是其人臉識別平臺Face++。
曠視科技正在推進其赴港上市計劃。相比之下,其他公司已經推遲或暫緩了他們的在港上市進程。作為曠視科技的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據(jù)稱已經推遲了融資規(guī)模至多為150億美元的在港二次上市。
招股書顯示,阿里系是曠視科技的大股東,三個創(chuàng)始股東持股比例經過多次融資后高度稀釋,用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來掌控公司。
曠視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chuàng)始人成立,總部位于北京,是國內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
印奇發(fā)文為這場IPO造勢,“人工智能必將造福所有人。這場技術革命勢不可擋,也是人心所向。感謝您考慮投資曠視。您的信任,我們必將不負所托。”
采用VIE結構 阿里系控股三成
招股書顯示,IPO前,印奇持股為8.21%,唐文斌持股為5.9%,楊沐持股為2.72%。AI Mind持股5.57%,Machine Intelligence持股為6.19%。
淘寶中國間接合共持有已發(fā)行在外股份的14.33%,螞蟻金服透過全資子公司間接合共持有已發(fā)行在外股份的15.1%。
從股權上可以看出,曠視科技和阿里系捆綁在了一起,兩者在業(yè)務上也合作緊密。曠視科技表示,其以Face ID按調用量計費的方式向客戶收費。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已經為超過1100名企業(yè)客戶提供Face ID解決方案,每天平均處理客戶約240萬個Face ID驗證請求,較去年同期Face ID請求增加123.3%。而阿里系有頻繁的人臉支付場景,對曠視科技業(yè)務需求密切。
從國內的業(yè)務主體“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股權來看,印奇等三人持有全部股權,這是因為這家公司用了VIE結構,就是為了海外上市,用合約安排的方式,將資產收益放在海外公司內,以海外主體上市。
今年5月份,北京曠視做過一次股權變更,聯(lián)想、創(chuàng)新工場及螞蟻金服旗下公司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李開復、螞蟻金服韓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楊沐退出董事行列。變更后該公司最大股東為曠視科技創(chuàng)始人印奇,持股75%。
這些退出的股東,以新的安排出現(xiàn)在海外上市主體股東名單中,在此之前,曠視科技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總融資額達約7.5億美元。參與D輪融資的投資方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BOCGI)、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
5月份的股權變更,應該是已經確定海外上市,為了梳理持股結構更為合理。
科技創(chuàng)新類企業(yè)進行融資,創(chuàng)始人股權稀釋,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曠視科技創(chuàng)始人股權稀釋的速度還是比較快。阿里一家就占了三成股權。這也看出曠視科技的資金饑渴,還有通過股權融資來打開市場的意圖。
國內一直有科技企業(yè)站隊的說法,不是騰訊就是阿里,一旦一家投入,就很難得到另一家的支持。曠視科技的主營業(yè)務是云端人臉識別,騰訊也會頻繁使用這項功能,不過騰訊自稱擁有人臉識別技術,并號稱識別率還不低。
灼識咨詢報告稱,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在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市場逾60%的份額。2018年在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戶。
公司虧損持續(xù)擴大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曠視科技營業(yè)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虧損分別為3.43億元、7.58億元和33.52億元,業(yè)績告訴增長,虧損持續(xù)擴大。
巨額虧損是由于優(yōu)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xù)的研發(fā)投資,小米和美團上市時同樣出現(xiàn)類似原因的巨虧。曠視管理層認為這不能反映經營表現(xiàn),2018年的經調整凈利潤為3220萬元,而2016年及2017年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9200萬元及1.42也元。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曠視的經調整凈虧損及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37億元及3270萬元。
曠視提供個人物聯(lián)網解決方案,以人工智能賦能攝像頭,改善個人設備的用戶體驗。曠視的個人物聯(lián)網解決方案包括算法及軟件。曠視的Face ID解決方案客戶由2016年的127名增至2018年的1044名,復合年增長率為186.7%。
曠視于2018年為中國98個本地城市的政府機構及企業(yè)客戶提供城市物聯(lián)網解決方案,2016年為31個城市,復合年增長率為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