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品牌殺向海外 是否燃起手機鏡頭專利戰(zhàn)?

,只要進入海外市場,就難免遭遇專利戰(zhàn)。不過細細想來,當國內(nèi)手機品牌大舉進入海外市場,是否會燃起手機鏡頭專利戰(zhàn)呢?
   當中國手機市場格局已定,手機終端品牌越來越集中之時,手機廠商們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而海外市場無疑成為他們開辟的一個重要戰(zhàn)場。
 
  而業(yè)內(nèi)人士也均了解,只要進入海外市場,就難免遭遇專利戰(zhàn)。不過細細想來,當國內(nèi)手機品牌大舉進入海外市場,是否會燃起手機鏡頭專利戰(zhàn)呢?
 
  對此,日前筆者與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溝通時,對方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認為,海外非常重視專利,如歐美等國家市場準入標準更高,在版權保護、專利保護等意識上更加完整,而中國手機鏡頭廠商想要壯大鏡頭版圖,就需要有專利儲備,否則在開拓市場時可能會被專利大棒擊中,對于這一點我們需要深思。
 
  其實早前,在維護“鏡頭版圖”時,大立光在美起訴三星,這也為我們敲醒警鐘。
 
  專利是壯大手機鏡頭版圖的重要利器
 
  手機鏡頭是一個技術門檻較高的行業(yè)。有行業(yè)人士也曾直言,手機鏡頭制造商在生產(chǎn)過程中并不容易,它需要設備、技術、團隊、市場和資金支撐,同時,這幾大因素在競爭中不可或缺。
 
  而談到技術,良率和專利便不得不提,因為,良率是手機鏡頭廠盈利的法寶,而專利則是壯大手機鏡頭版圖的重要利器。
 
  在手機鏡頭端,大立光是絕對的霸主,它的手機鏡頭毛利率高達70%,同時其為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手機廠商供應手機鏡頭。
 
  大立光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市場嗅覺外,技術專利積累是其致勝的關鍵。其實,蘋果曾先后扶持多家替代廠商,卻無濟于事,三星則深陷大立光發(fā)起的專利戰(zhàn),最后不得不變成其客戶。
 
  據(jù)了解,大立光持有臺灣、美國、日本、大陸及歐洲等過專利件數(shù)及申請中的專利,合計總件數(shù)超過千件,這些專利多為鏡頭設計,并以5P、6P為主,專利壁壘成為大立光壯大手機鏡頭版圖的重要利器。
 
  而業(yè)內(nèi)人士也均了解,手機鏡頭不同工藝和技術,生產(chǎn)難度不同,好做的方案和設計許多都已被大立光占據(jù),就向路障一樣,其他廠商只能舍近求遠,由此可見技術的重要性。
 
  其實,手機鏡頭工藝仿佛是比手藝,培養(yǎng)一位自身模具師傅,至少需要10年,因而市場上較為成功的鏡頭公司,基本上也都在該領域耕耘十載及以上,也因為此,收購也成為新跨入者的最佳選擇。
 
  專利戰(zhàn)多圍繞客戶及良率
 
  其實,從已披露的信息顯示,在手機鏡頭端,專利戰(zhàn)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手機鏡頭廠商身上,而這一專利戰(zhàn)多圍繞客戶和良率。
 
  其中,玉晶光案和三星案分別劍指蘋果、三星兩大客戶的訂單,先進光則是涉及大立光的核心競爭力的良率問題。
 
  而通過大立光的案例,可以看到核心專利的重要性,那么截止目前國內(nèi)是鏡頭廠商的專利布局情況又如何呢?
 
  筆者從公開資料中獲悉,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學、歐菲光、瑞聲科技等手機鏡頭廠商在專利上都有積累。
 
  其中,大立光持有臺灣、美國、日本、大陸及歐洲等過專利件數(shù)及申請中的專利,合計總件數(shù)超過千件、瑞聲科技光學專利申請量合計超過千件。
 
  而歐菲光通過收購富士膠片鏡頭相關專利及富士天津全部股權,取得富士天津100%股權及手機和車載鏡頭相關專利和許可千余件(鏡頭專利多為基礎專利)。
 
  當然,除了上述的手機鏡頭廠商外,其它小型的手機鏡頭廠在專利上也有布局,而早前筆者從供應鏈處獲悉,國內(nèi)小型的鏡頭廠在專利上也有些許糾紛。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手機品牌殺向海外之時,出于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手機鏡頭端也會更多的出現(xiàn)在國際視野中,而這時在客戶、良率等問題的驅動下很有可能會燃起專利戰(zhàn),基于此具有專利積累的廠商可能會有優(yōu)勢,而沒有專利積累的廠商可能會顯得較為被動。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