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國內4G手機月出貨增11倍

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fā)布的《2015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達2452.6萬部,其中4G手機的出貨量達2020.8萬部,占比超80%,同比增長11.675倍。

自從我國邁入4G,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已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內手機廠商也完成從先前落后于外國手機廠商,到如今在格局上與之分庭抗禮的轉變,尤其是國產4G手機迎來爆發(fā)期。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fā)布的《2015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達2452.6萬部,其中4G手機的出貨量達2020.8萬部,占比超80%,同比增長11.675倍。

目前,通信市場中的用戶數以及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日趨飽和,在此情況之下,隨著換機潮的到來,4G逐漸成為拉動這些數據的主要動力,而國產手機廠商也正是抓住時機,利用4G來實現彎道超車。但是,一時的反超并不意味著國產手機在實力上已正真能與蘋果三星等一線洋品牌抗衡,相反,國產手機未來需要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尤其是核心技術的缺失,為國產手機今后的發(fā)展埋下巨大隱患。

國內4G手機迎來井噴

據百度最新發(fā)布的《移動互聯網發(fā)展趨勢報告》顯示,2014年國內智能手機的增速已明顯放緩,季均增長率僅為6%,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為36%和14%。在經歷了持續(xù)的高速發(fā)展后,智能手機發(fā)展的瓶頸期已經臨近,并且預計,該市場持續(xù)多年的人口紅利即將于2015年終結。在此情況下,4G逐漸成為拉動智能手機增速的引擎。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fā)布的《2015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達2452.6萬部,其中4G手機的出貨量達2020.8萬部,占比超80%。報告指出,2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達2151.9萬部,同比增長57.5%,環(huán)比下降41.4%,占手機總出貨量的87.7%;國產品牌手機上市新機型75款,同比下降16.7%,環(huán)比下降49.7%,占手機上市新機型總量的96.2%。3G手機中,國產品牌出貨量份額分別為:TD-SCDMA手機98.4%、WCDMA手機69.8%、CDMA2000手機94.5%;TD-LTE手機中,國產品牌占比為86.9%。

值得注意的是,2G手機的出貨量并沒有因“落伍”而下降,相反有上升的趨勢。數據顯示,2G及3G手機出貨量分別為250.5萬及181.3萬部,分別增長33.1%及下降89.9%。2G手機出貨量依然堅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二月份是傳統的春節(jié),手機作為禮物送予長輩的較多,而廣大的中老年群體(農村地區(qū)、城市務工者)對手機功能要求(通話、短信)不高。其次,春節(jié)是旅游旺季。外出旅游者很多是對個性化需求較高的用戶。比如:外出旅游者選擇三防手機(防水、防塵、防震)及高容量電池手機的積極性就較高。再次,家長為未成年低齡的孩子挑選兒童手機(定位、安全)的熱情就很高,等等。因此,2G手機受到了特定用戶群的喜愛。另外,這些手機還可以買來備用,以便應急。

國產手機借4G彎道超車

隨著4G牌照的發(fā)放,4G手機市場得到加速推進?;A運營商方面,在4G發(fā)牌之初,中國移動曾經表示,2015年在終端的營銷資源及補貼將全部投向4G終端,不再對2G、3G終端進行補貼。中國移動2015年的終端銷售目標是2.5億部,其中4G終端2億部。中國聯通也曾宣布,2015年將拿出60億元重點補貼雙4G終端,計劃2015年雙4G終端銷量達到1億部。中國電信則投入160億元為消費者打造100款精品4G手機,拉動全年銷售手機突破1億部。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2015年有望成為“4G爆發(fā)年”,4G的快速普及將為更多的手機廠商帶來機遇。

不僅如此,目前手機廠商都在爭先登上4G快車,尤其是國內手機廠商,如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和OPPO等都制訂了龐大的4G終端銷售目標。中興通訊執(zhí)行副總裁、終端事業(yè)部CEO曾學忠對中興終端制定出2015年8000萬部的銷售目標,其中4G終端占4000萬部;華為也是在2014年期間,發(fā)布榮耀X1、Mate2、P7、榮耀3C4G版以及全球首款八核4GCat6手機榮耀6等4G旗艦智能手機;酷派也是推出全網通4G手機酷派S6、K1等4G手機;而聯想推出聯想S810T、A788t等4G手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與洋品牌相比,如今國產手機不僅款數眾多,而且在高、中、低各個檔位上也都有覆蓋??梢哉f,在4G時代,國產手機至少在市場格局上已經能夠與洋品牌形成分庭抗禮之勢。正如艾瑞咨詢CEO張毅所言,在整體比例上,目前4G手機市場國產占到80%以上,而在3G時代,海外品牌能占到50%以上。目前無論是工信部入網材料,還是實際銷售產品,國內廠商都已超過了半壁江山,成為4G時代最大的黑馬。

亟待補缺底層核心技術短板

隨著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范圍內崛起的呼聲越來越高,“國產手機盛世危機論”也在業(yè)內流傳開來:有觀點認為,國產手機目前的盛況只是一時,其后勁將乏力。業(yè)界之所以出現此危機論的原因,還是由于對國產手機硬實力信心的不足。誠然國產手機在市場規(guī)模上已經于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相提并論,但追究至深處,如品牌底蘊、核心技術、專利等,國產手機與洋品牌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底層核心技術缺失。據了解,目前,國產手機核心元器件依然依靠進口,而操作系統更是基于安卓的二次開發(fā)。而底層核心技術缺失帶來的弊端,一方面是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包括元器件、操作系統的同質化。另一方面是產業(yè)鏈掌控率不足,很多手機企業(yè)都感受過高峰期供貨量不足的窘境。同時國內手機品牌的贏利能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整體議價能力有限。分析國產手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除此之外,國產手機處于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境地。國產手機在盈利能力方面雖然有所提升,但整體議價仍然有限,尤其是和三星、蘋果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如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銷售收入122億美元,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30%。但其全年營收的122億美元竟不及蘋果公司單季凈利的180億美元。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