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合時代:觸控技術不斷更迭 中小廠商何以立身?

眼下,中國處于3G轉4G的機型更迭時期,價格低但是上不了臺面的GF將逐漸消失,目前在觸控技術市場唱主角的還是In-Cell、On-Cell、OGS以及最近有傳言iPhone將回歸到的外掛式超薄GG電容屏。

據(jù)悉,蘋果最快在今年秋天開賣的4.7寸iPhone6s(N71)以及5.5寸iPhone6sPlus(N66)都將新增3D壓力懸浮觸控技術。蘋果的ForceTouch(壓力觸控)技術能辨別輕按和深壓,允許用戶通過不同力度來操作手機。這種壓力觸控技術已經(jīng)用于最新發(fā)布的MacBook和AppleWatch上。這種技術將引發(fā)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由2D變成3D,并掀起應用服務端(APP)大革命。

但是眼下,中國處于3G轉4G的機型更迭時期,價格低但是上不了臺面的GF將逐漸消失,目前在觸控技術市場唱主角的還是In-Cell、On-Cell、OGS以及最近有傳言iPhone將回歸到的外掛式超薄GG電容屏。

In-Cell產(chǎn)能軍備競賽

眾所周知,日韓的LGD、夏普、SDI和JDI是全球的In-Cell主力四大廠商。除了供應蘋果手機之外,四大廠商也在全力開拓廣闊的中國大陸觸控市場。

2014年下半年,LGD公布一款5.3英寸FHD的“AdvancedIn-CellTouch”(AIT)技術智能手機用LCD顯示屏,積極導入中國大陸客戶;夏普將用IGZO液晶技術來生產(chǎn)In-Cell觸控面板,并可支持中尺寸產(chǎn)品;2015年SDI將有七成的TFT-LCD產(chǎn)能從普通屏升級到In-Cell屏,來提升SDI的手機用顯示屏市占率;JDI臺灣子公司TDI在珠海擴產(chǎn)In-Cell模組,預計在2015年Q2可投產(chǎn)。

雖然全球目前在建的LTPS線比較多,由于In-Cell技術門檻較高,真正有效的In-Cell產(chǎn)能并不會很快形成并擴大,預計2015年將持續(xù)出現(xiàn)資源供不應求的情況。

這也是國內的中小終端廠商不敢貿(mào)然跟進In-Cell的主要原因,《手機報》在走訪企業(yè)時發(fā)現(xiàn),In-Cell主要由日韓廠商把持,國內觸控企業(yè)遲遲未能跟進,這讓中小廠商對In-Cell的產(chǎn)能無法信任,造成事實上的“想上而不敢上”窘境。

國產(chǎn)一線品牌中,中興新機ZTES6Lux,采用JDI原廠In-Cell屏幕,低于2000元的中端價位,不禁讓人猜想In-Cell觸摸屏似乎有發(fā)展為手機標配的趨勢;但有消息透露,將于4月發(fā)布的華為Mate8則可能放棄In-Cell觸摸屏;有OPPO內部人士接受《手機報》采訪時則表示,“目前OPPOIn-Cell觸摸屏的采購比較緊張,未來OPPO還將繼續(xù)有產(chǎn)品使用In-Cell,具體的出貨量不便透露。”In-Cell的前景誰都無法預料。

On-Cell方興未艾帝晶、立德出貨激增

帝晶光電總經(jīng)理文云東也認為,“目前全球能做In-Cell的就是JDI、夏普、LG和SDI,但是他們都是專供蘋果手機,將In-Cell產(chǎn)能開放給其他品牌,需要規(guī)避已有的專利,開辟新的產(chǎn)線,培育良率的提升,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所以目前的In-Cell有效產(chǎn)能其實非常有限,In-Cell要大規(guī)模用在蘋果手機以外的品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真正能稱得上在做In-Cell的就只有京東方,因為他有自己的TFT廠,可能在做一些研究,但也只是處于研發(fā)的階段,包括信利在內的大部分廠家都在做后段的工藝。”

不同于In-Cell的封閉,On-Cell是國內的供應鏈比較容易跟進的。“立德和帝晶是國內較早較大規(guī)模做On-Cell的模組廠商,2014年帝晶的出貨量在2.5KK-3KK。2015年On-Cell出貨在大幅增加,帝晶跟著客戶走In/On-Cell,2015年目標將有20%-30%的增長。”

超薄GG對抗In-Cell?玻璃大廠積極測試

而根據(jù)近日《手機報》走訪調查,國內的幾大玻璃蓋板廠,正星、藍玻、信利、超聲、萊寶都在做超薄GG。正星光電副總經(jīng)理黃小球表示,“旭硝子已經(jīng)生產(chǎn)出了0.23mm的超薄玻璃,玻璃廠一旦大面積出貨超薄玻璃,市場一定會大量采用。超薄GG我們去年做了大半年的測試,測試度都是OK的。我認為今年的超薄GG會在今年的Q3大規(guī)模出貨。”

黃小球認為,“用戶從3G向4G轉換,體驗非常關鍵。新機型的尺寸一般是5.0和5.5,同時要求達到較好的顯示效果,那就意味著一定是玻璃制程的產(chǎn)品,In/On-Cell目前產(chǎn)能有限,前途不明,剩下的就是超薄GG和OGS。接下來的趨勢之一是0.2mmSensor和0.55mm蓋板的超薄GG。”

在手機報星播客《蘋果下一代iPhone回歸外掛式超薄G+G電容屏?》文中曾透露,據(jù)稱下一代iPhone的屏幕仍為LTPSLCD顯示屏,不會采用AppleWatch開始配備的OLED屏幕。其中iPhone6SPlus和iPhone6C的屏幕仍由JDI、夏普和LGD提供,跟iPhone6采用in-cell觸控顯示一體化技術不同,iPhone6SPlus和iPhone6C將有可能在觸控技術上回歸外掛式超薄GG屏幕,采用類似iPhone4的全貼合技術進行組裝。

據(jù)悉,原來蘋果GG玻璃電容屏的供應商F-TPK(3673.TW)和南玻(000012.SZ)都在加緊試樣超薄GG玻璃電容屏給蘋果公司驗證。

OGS的出貨量有所上揚

同時,黃小球表示,“正星2014年的OGS比2013年有較好的增長,而且2015年還將持續(xù)增長。有客戶的手機產(chǎn)品專走東南亞市場,比如菲律賓已經(jīng)在兩年前進入3G,而2014年他的采用OGS觸控技術的機型在菲律賓銷量最好,4.0寸OGS全貼合產(chǎn)品,產(chǎn)生了真正的收益,客戶讓我2015年務必在OGS上給他支持。”

正星的OGS應該不是個例,如今的觸控市場是In-Cell、On-Cell、OGS以及超薄GG各有千秋,而賣相和體驗效果相對較好的OGS在非高端市場大量搶占GF的市場份額。目前大量采用OGS屏的終端廠商有小米魅族,同時,旭日移動終端產(chǎn)業(yè)研究所主任李星也表示,“高清屏的價格走低,也讓一些中小規(guī)模的終端公司在電商之后主力推出OGS,以提升用戶視覺體驗,OGS在市場上的出貨有所上揚。”

中小廠商何以立身?

從2014年市場普遍看好OGS,到年底In-Cell大軍壓境,再到如今的In-Cell產(chǎn)能受限,超薄GG有望抬頭。觸控技術的更迭讓人目不暇接。再加上電容屏高利潤時代早已過去,良率耗損、人力成本和設備成本的巨大壓力,引發(fā)了近兩年觸控行業(yè)的倒閉潮和并購潮,表明觸控行業(yè)的整合趨勢日益明顯。

而對于廣大的中小規(guī)模廠商來說,僅僅依靠單一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要跟大廠競爭會越來越吃力。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