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ll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品牌商迫切期待產業(yè)鏈成熟

4月22日,由《手機報》主辦的《In-Cell下一站是幸福還是孤獨》在深圳順利召開。對于In-Cell面板的優(yōu)劣分析,終端品牌廠商幾乎形成了一種共識:In-Cell能夠助力終端在手機薄化、窄邊框等方面的設計和進步,不過目前產業(yè)鏈并不十分完善,供應商數量有限,考驗交貨能力。

0.jpg

4月22日,由《手機報》主辦的2015系列產業(yè)高峰論壇之《In-Cell下一站是幸福還是孤獨》在深圳順利召開。此次會議吸引了約600名移動終端產業(yè)鏈專業(yè)人士到場,包括終端廠商華為、中興、液晶面板廠商臺灣顯示器公司(TDI)、LGD以及驅動芯片廠商Synaptica等公司紛紛發(fā)言闡述In-Cell發(fā)展現狀。

對于In-Cell面板的優(yōu)劣分析,終端品牌廠商幾乎形成了一種共識:In-Cell能夠助力終端在手機薄化、窄邊框等方面的設計和進步,不過目前產業(yè)鏈并不十分完善,供應商數量有限,考驗交貨能力。對此,品牌廠商非常迫切期待In-Cell產業(yè)鏈的成熟。

0.jpg

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監(jiān)彭海波:

手機是一個消費品,它帶來的是體驗、連接,而不是一堆的參數。那好的體驗,好的連接,一定要依賴于行業(yè)里面優(yōu)秀的供應商,整合優(yōu)秀的資源。

我們做的第一款手機是P1,很不幸,選擇的屏幕的方向不是最正確的方向,以至于我們發(fā)布以后半年都還交不了。所以帶著這個巨大的傷痛,我們痛定思痛,后來在P6、P7、P8一路選擇了非常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今天我們合作伙伴就在下面,非常感謝許總(注:TDI總經理許庭禎)。

我們以我們犯過的錯誤、走過的彎路來告訴大家,其實選擇方向很重要,選擇方向持續(xù)走下去更重要。

很幸運的是,我們選擇了In-Cell大屏幕。用大屏來滿足商務人士,他們喜歡在手機上進行大量閱讀,對于屏幕的體驗、要求比較高。加上我們華為若干年的技術積累,解決了待機時間的問題。In-Cell屏幕帶來了很好的視覺體驗,一體化的部件,同時帶來了大家想象不到的體驗。

mate7前期缺貨,令我們發(fā)現前端的資源沒有那么快的能夠彈性增長,說明各位大佬還是在思考、在躊躇,沒有很果斷的投入資源。從今天我們的情況來看,我在這里非常樂意的呼吁大家,In-Cell是非常值得投入的。In-Cell的下一站一定是幸福的,華為手機給大家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詮釋。

0.jpg

中興通訊部件部門吳宏超:

我們2015年智能手機LCD5寸和5.5寸需求量超過半數,5寸以上大屏主要采用全貼合。在結構設計上,聚焦超薄、窄邊、柔性;顯示效果上追求亮度、飽和度、色差;在資源整合上推動顯示觸控一體化。

In-Cell厚度薄、窄邊框、蓋板造型多樣、供應鏈縮短,契合了顯示觸控的發(fā)展需求。年初中興發(fā)布的兩款明星機型,BladeS6和青漾3就是采用In-Cell。

不過In-Cell目前可量產資源有限,產能和需求不比配,所以我建議更多的廠家要加快量產進程。成本方面,因為資源和良率問題導致目前偏高,需要大家要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提升良率,希望能做到和分離式方案相同或者更低的成本。

性能上,目前In-Cell在支持高分辨率LCD還有一些問題;此外,噪聲抗噪能力還有待提升。

呼吁In-Cell玻璃供方各位大佬們,可以釋放panel,讓更多LCD模組廠加入In-Cell供應鏈,因為更多LCD模組廠可以緩解模組資源供應問題;其次,可以促進積極的競爭,讓市場解決成本問題;最后,更多的客戶更容易獲得In-Cell產品,推動In-Cell上下游產業(yè)鏈更迅速發(fā)展。

0.jpg

領歌副總經理莊曉智:

去年是領歌自有品牌LEAGOO迅速成長的一年,LEAGOO本著精于設計、強于品質,重于服務的理念,從創(chuàng)建品牌到市場占有率逐步攀升,一年的時間,我們獲得了手機協(xié)會頒發(fā)的2014年最具成長力海外品牌的殊榮。

LEAGOO是一個年輕的國際品牌,在群雄逐鹿風云變幻的手機市場,如何更貼合客戶主流市場的需求,決定了領歌是否能夠走得更高更遠,我們時刻關注著工藝、技術的變化,同時也關注著In-Cell的未來。

In-Cell技術雖然沒有完全成熟,為什么我們對它趨之若鶩?因為它擁有使機器機身更薄,屏幕感官更細膩,觸摸體驗更好,屏幕的功耗更低,有效的控制成本。

In-Cell實現了觸控單元嵌入液晶面板的可能,一體化的設計,有效的降低了物料的成本;其二供應鏈的簡化省去了周轉的費用;其三In-Cell是目前多個觸控解決方案中最薄的一種,可以使得我們整機做得更薄,比On—cell薄了0.4毫米,貼合更輕更薄的主流市場需求;其四效率更高也能節(jié)能,同時利用豐富的液晶面板線,提供巨大的潛在產能,尤其是大尺寸面板供應。

In-Cell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首先是噪聲的處理,第二點是目前的生產良率偏低,制作門檻高,In-Cell做壞后損壞的不僅僅是觸摸屏連TFT也一起報廢成本相當高,目前技術影響良率偏低,未能達到大面積廠商能接受的程度。而制作難度大,門檻高,決定了目前只有上游廠商才有資格參與到In-Cell的競爭中來。

第三點是產能短板,整套工藝正處在不斷完善的階段,產業(yè)作業(yè)良率低,產能成為是否能大面積投入市場的一道鴻溝。第四點觸控靈敏度,因為充分投射電容信號因此而降低了觸控時的靈敏度。第五點周邊供應鏈不成熟,第六點目前客戶需求量仍然有限。

0.jpg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