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前,小編我手攥著2000塊錢興沖沖地跑到了魅族專賣店,買了一臺魅族M8。當時放眼望去,身邊大部分的人還在使用鍵盤機,那是個拿N79都覺得特別牛的年代,可小編我硬是憑著手里的M8賺足了眼球。可以說M8所處的時代正是這么一個新舊更替的時代:以塞班為代表的一代舊操作系統開始退下神壇,iOS和Android出生并且漸漸發(fā)展壯大,那時可能很多人都會預見iOS和Android會在日后大放異彩,但卻鮮有人會相信塞班會死得這么迅速。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經典系統的末代旗艦。

先來找找回憶
S40:Nokia8800
S40并不算是智能操作系統,但我們可以安裝java(本文只談程序不談編程語言)程序。這意味著除了手機自帶的基礎應用之外,我們還可以進行各種程序、游戲的擴展。S40系統適配了許多經典手機。例如5200、5610、7500等等。

而說到S40系統的末代旗艦,當然就是諾基亞8800,諾基亞8800采用了一塊208×208象素的26萬色TFT有源矩陣彩色屏幕,內置50萬像素的SVGA照相機,支持有聲視頻拍攝及流媒體播放,此外還內置了MP3/FM播放器,支持藍牙、Java2.0,還內置瀏覽器。雖然這些配置對于如今的智能手機來說已經不值得一提,但S40系統確實開創(chuàng)了一個可安裝第三方app的時代,一個彩屏、手機上網、攝像頭開始普及的時代。
S60v3:NokiaN79、N96
S60v3可謂是一代經典,小編認為很多人對“智能手機”一詞的理解除了操作反人類的WM系統就是源于S60v3。S60系統的應用程序質量比S40的好,此外,最重要的是S60系統支持后臺程序運行(當然索愛的半智能系統也支持),可以安裝更多的軟件的同時也能后臺掛QQ,掛3G門戶看NBA文字直播等等。

S60v3時代誕生了非常多的明星產品,就像2.6英寸大屏的N95(8GB)、N96、機械快門N86等等。小編個人非常喜歡的是N79白色款,這款手機讓當時還是窮學生的小編魂牽夢繞了好多年。S60v3讓大家接觸到真正的智能手機,更是手機后臺多任務運行的里程碑。
S60V5:Nokia5800、索愛U1
S60v5相比v3,界面更加漂亮,同時這也讓Nokia推出首款支持觸屏的智能手機:5800。其擁有一塊3.2英寸的大屏幕,后置32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自動對焦,而GPS,WiFi以及HSDPA都一應俱全。讓我們知道觸屏手機并不是像WindowsMobile那樣商務,那樣大塊頭,觸屏手機也能相當時尚,也能更適合年輕人使用。

WebOS:Palm系列
WebOS以Linux內核為主體并加上了部份Palm公司開發(fā)的專有軟件,它主要是為Palm智能手機而開發(fā)。WebOS于2009年1月8日在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宣布給公眾,并于2009年6月6日發(fā)布,但在2011年8月19日凌晨,在惠普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惠普宣布正式放棄圍繞TouchPad平板電腦和WebOS手機的所有運營。

如今WebOS已經轉戰(zhàn)智能電視領域。WebOS似乎比較短命,但卻給如今的Android以及iOS留下相當大的影響,其中最有意義的莫過于其后臺程序卡片式交互,直到今天,這一交互方式還被Android/iOS所模仿。此外,如今Android/iOS的觸控手勢也源于WebOS。
WindowsMobile6.5:HTCHD2
雖然現在WindowsPhone的市場份額低得可憐,但幾年前的WM手機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WM手機在市場有很多的粉絲和擁護者,相比其他的智能操作系統,WM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其“Windows”屬性,提到塞班,人們會更多的想到娛樂,而提起WM,人們更多的會想到辦公和生產力,人們慢慢知道手機/PDA也可以用來處理一些簡單的文檔和辦公用。

代表機型當然是神機HTCHD2,從最先的WM6.5,到Android2.3、4.0、5.0甚至最新的Android6.0,WindowsPhone7/8,無數CM等第三方系統,Windows98/XP,都有開發(fā)者移植到HTCHD2,讓這臺4.3英寸的“怪獸”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擁有一臺HTCHD2,此生無憾。
WindowsCE:魅族M8
小編在開頭提到了魅族M8,魅族的確算得上是國內智能手機的鼻祖,M8所搭載的系統是windowsCE的深度定制版,其實除了魅族,酷派也在部分手機上搭載了WindowsCE系統。不過M8之后,由于Android的迅速發(fā)展壯大及其開源性,魅族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Android陣營。

未來操作系統會怎樣發(fā)展呢
舊的系統終會老去,要么直接遭到放棄,要么退歸二線。而在2016年末,新的操作系統如火如荼地在發(fā)展,例如Android6.0(甚至在昨天曝光的Android7.0),iOS9,Windows10Mobile等等。未來的操作系統會是什么樣呢?
不分平臺的整合
Windows10Mobile(一下簡稱Win10)最近很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Win10真正打破了PC和手機以及平板的界限,這意味著同一個系統可以被安裝在PC/手機/平板上,不同平臺之間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共享。

讓用戶感受到手機等移動終端也可以作為生產力,但遺憾的是電腦Win10的軟件依然不能在手機上運行,而Lumia950/950XL的Continuum也存在諸多限制,非常不實用。但畢竟微軟在Win10上起了個好頭。而谷歌方面也在加大Chromebook的投入??梢灶A見,以后的智能操作系統會實現越來越多的“大一統”。
更著重云計算的聯合
云的概念已經吵了好多年,未來的操作系統會更加注重“云”的屬性,程序可以通過云備份數據,然后通過處理器的翻譯去適應不同終端,就像IntelAtom加入X86NDK,安卓軟件能適應SEE指令集運行一樣,跨平臺操作系統的軟件通用也只可以依賴于類似NDK似的轉換。而有了云,程序的運行都在服務器上實現。我們的電腦也只是一臺“顯示器”,在用戶端減少設備的投入,數據可以實時從服務器調取。云讓這一切都會變得方便和自然。當然,網速是重點。
更適用于VR設備
VR設備在剛結束的CES2016上很火,這玩意兒想想就讓人激動,玩游戲時可以獲得更為沉浸的游戲體驗,看電影時可以擁有更震撼的視覺體驗,這才是看電影和玩游戲本該有的樣子。與VR設備分不開的就是其配套的應用和游戲,而游戲和應用則都離不開操作系統。

目前VR設備還未真正進入大眾消費市場,巨頭們就已紛紛開始布局,但每家的開發(fā)平臺都處于相對封閉的階段,基于Oculus的三星GearVR目前只支持自家手機,Sony的Morpheus項目主要圍繞PlayStation游戲為中心,微軟的HoloLens則主要依托于Windows10,可以預見,適用于VR設備絕對是未來操作系統的一個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