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的Face ID功能笑傲江湖,將成未來主流?

隨著新iPhone采用人臉識別,人臉識別便開始升溫,關于指紋識別將被取代的消息也層出不窮。但新iPhone的人臉識別真的靠譜嗎?它真的能夠取代指紋成為下一個主流趨勢嗎?
   9月13日,備受期待的蘋果新機終于揭開了“廬山真面目”,采用全面屏設計的iPhone X也憑借其出眾的外觀,以及自帶話題的屬性,成功蓋過同場發(fā)布的iPhone8系列機型。成為各科技類新聞平臺的寵兒。但iPhone X的全面屏設計并沒有引起網友的熱議,反而是其應用的Face ID受到網友的各種關注。畢竟,當前的手機解鎖識別上雖然有一些新的生物識別開始出現,但是真正應用的還不多。
 
  iPhone以敢為人先之姿,率先將人臉識別應用在手機解鎖之上,在受到行業(yè)歡迎之際,也引發(fā)諸多關于人臉識別安全性的猜測。發(fā)布會上出現人臉識別失敗的小插曲也讓許多網友對iPhone8的Face ID功能持保留意見。隨著新iPhone采用人臉識別,人臉識別便開始升溫,關于指紋識別將被取代的消息也層出不窮。但新iPhone的人臉識別真的靠譜嗎?它真的能夠取代指紋成為下一個主流趨勢嗎?
 
  iPhone X的Face ID功能強大且智能
 
  據了解,人臉識別主要有三部分構成:人臉檢測、人臉關鍵點、人臉特征。人臉檢測:是系統(tǒng)判斷什么樣的圖像是一張人臉。人臉關鍵點:是指在檢測的人臉上,提取若干個點,把臉部輪廓以及五官用點勾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易知道一張臉的組成。
 
  此次iPhone X采用的Face ID的面部識別技術就需要經過這三個基本步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自動識別用戶的臉,并自動解鎖。蘋果公司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認為:Face ID技術是“解鎖手機和保護用戶信息的未來”。
 
iPhone X的Face ID功能笑傲江湖,將成未來主流?
 
  事實上,在頂部的“劉海”空間中,遍布了蘋果潛心研發(fā)的各種先進科技,包括可實現面容 ID 功能的各種鏡頭和感應器,以及全新定制的紅外攝像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這一套方案稱之為原深感攝像頭系統(tǒng)。 因為蘋果的Face ID是一種安全度更高的整個人臉繪制的技術,僅僅依靠手機前攝還無法實現。
 
  該技術采用了True Depth相機技術及其配置的相應子系統(tǒng),其中包括紅外傳感器,照明器,點陣投影儀,距離傳感器和環(huán)境光線傳感器等各種傳感器設備。泛光感應元件會借助不可見的紅外光線,來“照亮”你的臉,不管周圍的光照條件如何它都能工作,即便在黑暗中也能識別人臉。
 
  通過點陣投影器,向面部投射30,000個不可見的IR點,利用相機捕捉并拍攝圖像,繪制出精確細致、獨一無二的深度面譜。而紅外攝像頭會探測點陣反射的細微變化,讀取點陣圖案,捕捉它的紅外圖像數據,然后將其與存儲的面部圖像進行對比。
 
  該技術背后是A11移動處理芯片。A11具有運行諸如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應用的強大功能。被捕捉到的紅外圖像和點陣圖案的深度數據,將會被發(fā)送至 A11 仿生這枚芯片中的神經網絡,創(chuàng)建臉部的數學模型,再將這些精準繪制面譜的數據發(fā)送至安全隔區(qū),以確認數據是否匹配。據悉,這一雙核神經引擎每秒可進行6000億次操作。
 
  這一切都是實時發(fā)生的。該功能整合了神經網絡技術以及其他傳感器技術,能實現通過用戶臉部的精細深度圖在瞬間認出用戶,實現解鎖。因為它能捕捉到精確的深度面譜信息,因此在安全性上比常規(guī)前攝分析的數據要安全得多。
 
  庫克在發(fā)布會上說:Face ID比Touch ID更為安全,后者被破解的概率是五萬分之一,而前者是百萬分之一。據了解,無論是改變發(fā)型,戴上眼鏡,還是戴上帽子,Face ID都能成功識別。手機會針對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處理,用戶所做的僅僅是盯著手機讓其自動解鎖。
 
  Face ID能夠取代指紋成為下一個主流趨勢嗎?
 
  其實,人臉識別的一般應用早就商業(yè)化了,比如高端的照相機有面部識別自動測光和對焦,海關安檢等部門也開始使用。據相關媒體消息透露,農行總行已經下發(fā)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刷臉取款業(yè)務,并為全國24064家分支機構,30089臺柜員機、10萬多臺ATM安裝人臉識別系統(tǒng)。隨著商用試點的推進,刷臉支付時代已經正式來臨。
 
  基于此,iPhone x新機的問世,在驚艷世界的同時,也讓指紋將被人臉識別取代的傳言甚囂塵上,對于此言論,筆者特向幾位產業(yè)鏈人士了解了當前生物識別的市場趨勢以及他們對該言論的看法。
 
  指紋芯片產業(yè)鏈人士表示,人臉識別取代指紋識別的言論在近兩年一直被提及,但是業(yè)界的共識是人臉和指紋這兩個使用的領域是不一樣的,他們之間應該是互相補充的關系,而不是互相替換的作用。因為在很多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有些情況下并不適合用人臉來進行識別解鎖過程。對于未來,人臉會否取代指紋,該人士表示未來還不好說,但是現階段,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將會是一個并駕齊驅、相輔相成的關系。
 
  據旭日大數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市場的指紋手機滲透率達到78%,相對去年第四季度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預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指紋手機的滲透率能達到82%。由此可見,搭載指紋識別仍是大部分手機的首選。盡管iPhone x上并沒有應用指紋識別,但是同場發(fā)布的iPhone 8系列還是保留了具有象征意義的home鍵和正面指紋識別方案。這也證明了指紋識別在手機領域的絕對優(yōu)勢。
 
  因此,有指紋模組供應鏈人士認為,人臉識別取代指紋識別,將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目前只有蘋果掌握了獨家3D人臉識別技術,所以,在3D sensing的技術掌握上,非蘋果公司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逐漸掌握。隨著iPhone x搭載3D人臉識別的推動,3D人臉識別將很可能會向指紋識別一樣,掀起新的流行趨勢。此外,以人臉識別為中心的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還并不成熟。
 
  但是也有人臉識別技術商認為人臉識別能夠成功取代指紋,據其介紹,3D人臉識別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借助手機紅外攝像技術,在2D人臉算法的基礎上,新增一個三維的模型,就能夠實現3D人臉識別。而對于人臉識別與指紋識別之間的關系發(fā)展,該人士認為屏下指紋在算法和生產工藝上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難點,而人臉識別在手機領域的應用終于迎來了天亮。未來,至少是在屏下指紋還未量產之前,人臉識別將很有可能成為市場主流趨勢。
 
  此前匯頂的張帆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蘋果iPhone新機棄用屏內指紋識別,給了匯頂成為世界(指紋識別)冠軍的機會。匯頂會堅定推進屏內指紋的量產和商業(yè)化,并看好多生物識別技術組合,提高安全性。此外,屏下指紋已經逐漸被研發(fā)出來,超聲波指紋識別和光學指紋識別均已問世,甚至有產業(yè)鏈人士給過這樣的預估:預計屏下指紋的量產最遲也在一年以后。因此。現在談人臉識別取代指紋識別還為時過早!

 
  手機報在線(http://networkstorage.cn/)提供全球手機產業(yè)市場分析、趨勢判斷,以及最新手機出貨量排行榜、產業(yè)動態(tài)、產業(yè)咨詢等服務。推薦關注:旭日大數據![微信搜索:sunshine-Media可直接關注]。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