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四的法說會上,大立光將其去年整年營收、毛利等消息爆出后,其股價便在消息爆出的第二日直接漲停。本周一,在手機終端疲軟的背景之下,一則關于股王大立光獵地仍不停手的消息再次引人關注。
日前,大立光執(zhí)行長林恩平透露自己現(xiàn)在每天都在關注臺中工業(yè)用地,獵地條件是方正,至少4000平方以上,離臺中精密園區(qū)總部愈近愈好。
事實上,大立光去年投資超過200億元,占地達近1.4萬平的臺中新廠,去年第三季度才開始投產,現(xiàn)在又開始積極找地擴產,究竟是為什么呢?外界對于此給予了自己的看法,不少人士認為其擴廠正顯示了對訂單的企圖。
擴產 防對手趁機崛起
據(jù)了解,包括去年才投產的新廠在內,大立光目前在臺中地區(qū)已經擁有10個廠房,其中6個地自建,4個租貸,股王的獵地腳步仍不停歇。究竟大立光,為何如此積極擴產,其中又暗藏什么布局?
林恩平曾強調,產能是維系大立光競爭力的一大關鍵,從日前大立光在法說會上所透露的消息來看,這一擴產背后原因和快速發(fā)展的雙鏡頭應用息息相關。
而從今年的手機市場來看,知名廠商三顆攝像頭的運用在開啟先河的同時,對帶動另一風潮有著積極的作用,此外,眾所周知,大立光的競爭對手正步步緊逼,其中有鏡頭大廠,同時也包括最新跨足鏡頭領域的廠商,而大立光擴產的同時也成為大立光防止對手追上,不得不建立的競爭門檻。
像素升級放緩也為后來者留下追趕空隙,而伴隨著新興應用市場誕生差異化競爭的同時,競爭格局也在逐步發(fā)生變化。
從舜宇光學近一年來的鏡頭產能情況來看,它的手機鏡頭出貨量和去年相比確實有大幅提升,而舜宇在其報告中也曾表示,其手機鏡頭出貨量上升主要是因為公司手機鏡頭市場份額上升所致。
大立光在中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舜宇光學,雖然舜宇光學技術仍然落后于大立光,但難保不會奮起直追。
在此背景之下,大立光又將目光瞄向了擴充新廠的打算。業(yè)界不少人士說,鏡頭廠商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最好方式便是始于產能,忠于良率。在良率上,大立光12月份高達71.68%的毛利率便是最好的說明,而在擴大產能上,大立光本次的動作又是側面的印證。
而早前大立光高層也曾指出,大立光工廠的投產情況是依照客戶給予的預估訂單數(shù)進行產能擴充,而這次大立光的獵地舉動并不排除背后的客戶訂單。
在媒體年終餐敘時,林恩平表示,在車在鏡頭部分,大立光目前已取得車載鏡頭16949認證,并且已有小量出貨,除東莞廠生產玻璃鏡片外,規(guī)劃臺灣新廠也將建置玻璃產線,以因應未來車載鏡頭等需求。
第三只腳 期望站的更穩(wěn)
大立光在手機鏡頭產品遙遙領先同業(yè),但大立光執(zhí)行長林恩平持續(xù)找尋其他第三只腳產品,期望站得更穩(wěn)。
近期大立光轉投資逐步展現(xiàn)佳績,林恩平昨(12)日表示,2004年起生產、行銷隱形眼鏡的星歐,2017年通路大增500多家,總通路數(shù)已超過1900家,搭配產品線漸趨晚整,帶動星歐去年虧損大幅縮減,“但愿”今年可以賺錢。
大立光透過旗下大陽科技間接投資星歐光學多年,持股約40.5%,林恩平擔任董事長,根據(jù)大立光去年第3季底財報,星歐光學獲利3,481萬元。
大立光跨足醫(yī)療產業(yè),除生產隱形眼鏡的星歐光學,大立光新成立的大立云康(簡稱LHT),生產應用于呼吸終止癥等睡眠偵測的心電儀(ECG),已取得中國大陸C FDA上市許可證,切入百余家醫(yī)院通路;最近拿到美國FDA認證,預計今年中可取得臺灣TFDA認證,也將在臺灣上市。
筆者獲悉,大立光執(zhí)行長林恩平進入大立光之前從醫(yī)多年,與哈佛醫(yī)學院教授彭仲康是臺中一中的同學,看好醫(yī)療市場,彭仲康教授授權給其學生,與大立光合資成立大立康云(LHT)公司,由大立光研發(fā)生產出ECG(心電儀),透過電子波接收體內信息,將心電圖相關數(shù)據(jù)傳送給醫(yī)生,偵測并判讀呼吸終止癥等。
大立光集團共投資LHT約3億元,占公司股份逾40%,目前ECG除已取得美國FDA及大陸CFDA核準函,并透過LHT旗下大陸南京豐生公司在大陸地區(qū)銷售。
對于獵地擴產是否等于后市訂單樂觀,林恩平以一貫謹慎的態(tài)度表示,市場客戶有自己的規(guī)劃,零組件廠商是很被動的,但他希望廠商集中,提升效率,特地開出覓地三大條件,希望離臺中精密園區(qū)總部越近越好、約4000平,格局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