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一直都沒停過 二三線手機廠商生存更難

國際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近日發(fā)布的報告也顯示,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迎來史上首次下跌。但是國內主要的幾個手機玩家,如華為、OPPO、vivo、小米依舊在2017年實現(xiàn)了年度增長,而相應的金立、魅族等二線廠商則面臨著雙重壓力。
  原標題:中國手機市場呈現(xiàn)“T”型格局 二三線廠商生存更難
中國手機市場呈現(xiàn)“T”型格局 二三線廠商生存更難  
  ■制圖/廖木興 ■制圖/廖木興
  
  工信部旗下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fā)布了《2017年國內手機市場運行情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的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的手機行業(yè),一方面,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繼續(xù)領跑全球市場,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均在增長;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上,出貨量結束兩年來的高速增長,觸頂后折返下滑,市場加劇洗牌,競爭尤為激烈。2017年國內市場出貨量4.91億部,同比下降12.3%。尤其是2017年第四季度,出貨量下降幅度超過了20%。
  
  通信行業(yè)分析師劉旭道告訴新快報記者,2017年之前,中國手機市場整體呈“倒三角”格局,廠商借助行業(yè)紅利快速發(fā)展。但在2017年后,中國手機市場逐漸演變成了新的“T”型格局,高度集中化,前五強廠商占據(jù)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二三線手機廠商的生存越來越困難,新品牌異軍突起的機會更加渺茫。
  
  ■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洗牌一直都沒停過
  
  國際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近日發(fā)布的報告也顯示,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迎來史上首次下跌。但是國內主要的幾個手機玩家,如華為、OPPO、vivo、小米依舊在2017年實現(xiàn)了年度增長,而相應的金立、魅族等二線廠商則面臨著雙重壓力。
  
  一方面,排名前列的手機巨頭憑借自己的體量、技術資源等優(yōu)勢不斷從金立、魅族那里奪取用戶,另一方面錘子科技等新興廠商又有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吸引著用戶去嘗鮮。
  
  報告還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國內手機品牌經過幾輪洗牌,品牌集中度更高。處于第一梯隊的Top5前五大廠商合計份額達到71.3%,較2016年的56.2%提高了15.1%。
  
  另據(jù)市場研究公司IDC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四家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品牌占據(jù)了本土市場前四的份額。其中華為的市場份額為24.3%,OPPO占到了20%。而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是vivo和小米。
  
  事實上,洗牌一直都沒停過,尤其是2016年大可樂、IUNI、天語、夏新等已經倒下,2017年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中華酷聯(lián)”,如今僅剩華為一枝獨秀。
  
  中小廠商競爭力趨弱
  
  在中國,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大部分本土廠商開始瞄準高端市場以及海外市場。但也有一些廠商錯過轉型機會,開始陣痛。2017年,魅族的日子不好過,一路踉踉蹌蹌走來,經歷了線下門店收縮、多名高管離職、內部兩次架構調整等難關。
  
  在華為、小米以及OV一路高歌猛進中,金立卻在2017的寒冬中遭遇了生死劫。雖然金立2017年的出貨量不可小覷,全年維持在3000萬部左右,不過這個出貨量相比金立全年的巨額投資,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資金鏈是企業(yè)生存的命門。”IHS高級分析師李澤剛指出,金立出現(xiàn)資金鏈問題,必然會在2018年受到影響。由于有“樂視危機”的前車之鑒,供應鏈廠商一旦聽聞“資金鏈問題”,就會猶如驚弓之鳥,未來不會給金立太多的授信。
  
  有消息稱,金立今年第一季度的材料訂單縮減明顯。李澤剛認為,“關鍵在于資金問題能否解決,如果能有資本注入,將不會太多影響;否則,金立將在今年會大幅縮減規(guī)模。”成立15年的金立,目前是國內手機圈活得最久的廠商,但能否化解這場危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金立和魅族的經歷,已經折射出中國手機市場目前的殘酷競爭局面,頭部企業(yè)已經拿走越來越多的蛋糕份額,中小手機廠商的競爭力越來越弱,要“博出位”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找準定位做好產品先活下來
  
  劉立榮曾說,手機年銷量只有過了1億臺才算安全,依此說法,目前過了安全線的可能只有華為,而下一個過安全線的應該是小米。而恰恰這兩家手機廠家,在營銷上沒有那么瘋狂,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用在了產品上和技術上。
  
  有報道稱,金立近期將進行重組,原因是該公司已經拿到一筆融資,這筆資金會投入到新公司的組建,這筆資金很有可能超億級。倘若此次金立能引入投資者入局,能破解目前100億資金鏈危局,然而這只是一個小局。對于喜歡圍棋的劉立榮而言,即使沒有賭局,那么更應該從全局去看未來成長之路。
  
  中小手機廠商又該何去何從?李澤剛認為,市場疲軟的趨勢至少會延續(xù)至2018年上半年,中小企業(yè)將面臨諸多壓力,從供應鏈上獲取資源的能力會更差。在資金實力上,更難以和大品牌競爭。但從市場和消費角度來看,中小手機廠商依然有機會,很多消費者追求個性和小眾創(chuàng)新產品,只要集中資源做好精品,依然能夠活下來。“只要在這個行業(yè)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把產品做好,市場就不是問題。”
  
  而Counterpoint分析公司研究總監(jiān)閆占孟預計,整體手機市場下滑態(tài)勢要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會有所好轉。不管大廠小廠,在2018年都別犯錯,因為周圍虎視眈眈,一不小心可能就此很萬劫不復。
  
  鏈接
  
  頻曝困局的二線手機廠商
  
  ●金立 激進戰(zhàn)略后的資金困局
  
  正在歷劫的金立,便是吃了“激進戰(zhàn)略之后,資金困局所累”之苦。
  
  在中國手機過去兩年的營銷大戰(zhàn)中,金立重金拉來了馮小剛、徐帆、余文樂,還有一大批的男女神代言人紛紛為其站臺,在明星效應的助力下,金立手機2017年的出貨量約達3000萬部,排名中國市場的第七位,并率先全面進軍全面屏手機市場。
  
  但營銷費用高昂、產品性價比不足、市場定位混亂等令金立身處困境。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就指出:“金立資金鏈問題爆發(fā)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與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鏈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周轉困難,在拖欠貨款后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酷派
  
  重點在于能否活下去?
  
  從規(guī)模上來看,現(xiàn)在的酷派早已不屬于第二梯隊了。從2015年開始,酷派的出貨量就一直在下滑。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酷派出貨量為3800萬臺,同比下滑近20%;到了2016年,大幅下滑超過50%,約為1500萬臺。目前,酷派還沒有公布2017年的銷量數(shù)據(jù),但從供應鏈渠道傳出的消息是,酷派2017年出貨量不到1000萬部,絕大部分同樣來自海外市場。
  
  酷派衰敗的原因已是公開的秘密,重點在于2018年它能否活下去?劉江峰辭職后,酷派董事會副主席蔣超接管酷派,公司戰(zhàn)略重心轉向海外。據(jù)悉,酷派已打通美國的運營商市場,與T-mobile合作的機型已完成200萬部的銷售。此外,酷派還推出了搭載亞馬遜AI助手的智能手機??梢姡诤M馐袌隹崤杀葒鴥然畹靡?。
  
  ●魅族
  
  迷失在全面屏時代
  
  作為國內手機的創(chuàng)新設計引領,魅族從之前的一線廠商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地步,可以說是讓人非常的惋惜,魅族逐漸陷入為了設計而設計的怪圈中,引以為傲的mback又或者是后來的畫屏,魅族始終沒能實現(xiàn)實質性突破。
  
  近兩年魅族的產品線有點混亂,而且魅族、魅藍分拆后產品研發(fā)明顯變少。2017年,正是全面屏時代正式開啟之時,但魅族卻沒有跟上這一時代趨勢。此外,被給予厚望的魅族旗艦Pro7也沒能泛起水花。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