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深圳市卓翼科技(002369.SZ)發(fā)布了2014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實現(xiàn)營收35.87億元,同比增加75.52%;實現(xiàn)凈利潤4432.33萬元,同比下降50.52%。
作為一家以ODM/EMS模式為品牌渠道商提供網絡通訊類及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合約制造服務的公司,卓翼業(yè)務主要體現(xiàn)在網絡通訊類產品和消費類電子兩大塊。年報顯示,2014年卓翼網絡通訊類產品的營收18.77億元,便攜式消費電子類產品的營收15.34億元,合計占總營收的95%以上。
據(jù)《手機報》了解,卓翼較早從事網絡通訊類業(yè)務,與中興、華為關系深厚,一直從事其DSL、PON、數(shù)據(jù)卡、網關、路由器等產品的代工。
隨著4G時代的來臨,給與運營商關系緊密的華為、中興帶來巨大的市場商機,而卓翼作為華為、中興的長期策略合作伙伴,同樣也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卓翼曾在2013年獲得華為4G的3億元合同,約占2012年度營業(yè)收入的20.41%。該項目已于2014年初實現(xiàn)量產。
在老業(yè)務不斷深耕細作的同時,卓翼在2014年積極探索新型業(yè)務,并取得不錯的業(yè)績。
2014年卓翼在消費類電子業(yè)務中增速明顯,達到15.34億元,同比增幅為156.70%。卓翼對《手機報》透露,在對華為、中興、阿爾卡特貝爾、聯(lián)想等老客戶深耕細作的同時,卓翼與小米及其投資的公司(紫米、華米、小蟻)、奇虎360、果殼(魔錘)、三星、格力、光明半導體天津公司等知名企業(yè)在展開合作。產品涵蓋了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智能手環(huán)、小蟻攝像頭、360隨身WIFI、智能路由器、無線模塊、藍牙模塊等。
報告顯示,華為、MEDION、上海貝爾、紫米、中興、光明半導體、龍旗為卓翼前10大客戶。而與小米業(yè)務的全面開展,也將表明卓翼在新型業(yè)務上的轉變。
2014年卓翼全面進入小米產業(yè)鏈體系。
卓翼對《手機報》表示,通過與小米及其投資的公司合作,提高了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的技術實現(xiàn)和生產能力,"目前與小米的合作良好,已成為小米生態(tài)鏈中的重要成員。"隨著與小米合作的不斷深入,除了小米移動電源、智能手環(huán)以外,還與小米投資的小蟻攝像頭、小米電視機中的藍牙模塊、空氣凈化器中的主板等項目展開了合作,"2014年公司給小米系公司的銷售額約為2.3億元,約占公司2014年度營業(yè)收入的6.4%"。
不過較為尷尬的是,在今年卓翼營收大幅上漲的同時,其凈利潤同樣下滑了50.52%,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卓翼方面給出的解釋是,"主要募投項目的實施主體天津卓達正處于密集項目導入及產能爬坡階段,尚未達到扭虧目標,以及加大了對智能家居及可穿戴類產品的各項投入"。
近年來,由于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部分終端廠商紛紛采用低價策略搶占市場,而不斷壓低供應商價格,這也使得供應鏈體系困苦不堪。
這一點從卓翼的2014年度報告也得以窺出端倪。卓翼兩大主營業(yè)務毛利率不斷走低,網絡通訊類終端同比下降2.76%,便攜式消費類電子更是同比下降了5.62%;與此同時,網絡通訊類業(yè)務的成本達到了17.61億元,便攜式消費類電子業(yè)務成本13.84億元,分別上漲了51.75%和173.75%。在毛利率不斷走低的同時,卻是成本上高昂的投入。
卓翼對《手機報》指出,2015年將側重對較高利潤的業(yè)務的資源配置,注重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的研發(fā),加快產業(yè)轉型。
"2015年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將迎來高峰,卓翼將加快此類產品的開發(fā)速度,有效地將研發(fā)成果應用于產品之中。"卓翼證券代表對《手機報》表示。其實從與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的合作上可以看出卓翼在業(yè)務重心上的轉變,而近期也有消息稱,出盡風頭的格力手機已獲得入網許可及3C認證,將由卓翼代工,那么卓翼與格力在智能家居的合作也將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