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8的RGBW攝像頭到底是什么?

在本周新發(fā)布的華為P8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項名字很有意思的技術(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到的RGBW傳感器。什么叫RGBW呢?其實就是指紅綠藍白的英文縮寫,指的就是配備了紅綠藍白四種像素點的傳感器技術(shù)。那么,究竟RGBW傳感器與我們常見的那些“非RGBW”傳感器有哪些不同?優(yōu)勢又在哪里呢?

在本周新發(fā)布的華為P8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項名字很有意思的技術(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到的RGBW傳感器。什么叫RGBW呢?其實就是指紅綠藍白的英文縮寫,指的就是配備了紅綠藍白四種像素點的傳感器技術(shù)。那么,究竟RGBW傳感器與我們常見的那些“非RGBW”傳感器有哪些不同?優(yōu)勢又在哪里呢?

Bayer傳感器的像素結(jié)構(gòu)

既然我們要解釋華為P8上搭載的RGBW這一傳感器技術(shù),那么我們勢必得先搞清楚傳統(tǒng)Bayer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正如我們?nèi)搜凵蠐碛懈兄煌l率光線的多種細胞一樣,相機傳感器上也擁有感知不同顏色的像素點,而這些像素點排列的最常見形式就是所謂的拜耳陣列(Bayerarray)。

0.jpg

基于人眼對于紅綠藍三種頻率光線不同的敏感性,柯達公司的影像科學家BryceBayer研發(fā)出了這種一紅一藍兩綠的像素排列方式來模擬人眼對于自然界的顏色感知。如果按照RGBW這樣的英文縮寫來命名的話,這種傳統(tǒng)的Bayer排列方式可以縮寫為RGBG。由于人眼對綠色最為敏感,所以Bayer陣列中綠色像素點的占比才會更多一些。

我們是如何得到彩色照片的

由于傳感器本身的光電轉(zhuǎn)換過程是僅能得到強度信息而無法得到顏色信息的,所以BryceBayer才發(fā)明了拜耳陣列這種“分色”機制來提取顏色。基本的過程就是光在射入每個像素點的過程中,被濾光片(Filterlayer)過濾掉一部分,然后對應(yīng)的就是該部分顏色的強度。

0.jpg

當然,這樣的“分色”過程會存在一個問題,也就是獲得的顏色信息并不全。在同一個點上,你僅能獲取一種顏色的信息,而該位置其他的顏色信息就損失掉了,我們需要通過相鄰像素點上的顏色信息來“猜”這個位置上損失掉的顏色信息,而這個“猜色”的過程我們稱為“反拜耳運算”。而經(jīng)過這個過程之后,我們就能夠得到一張彩色的照片了。當然,在顏色準確度上還有會有些問題(畢竟是進行了“猜色”過程的)。

RGBW與RGBG有什么區(qū)別?

上面所說的都是RGBG像素排列的拜耳陣列,那么RGBW是個什么東西呢?實際上RGBW像素排列就是將拜耳陣列中綠色的像素點上的“綠色濾鏡”拿掉了。那么這時候這個綠色像素點接收的就是整個“白光”的信息,強度自然會比經(jīng)過削減的綠光更大,低光拍攝能力也就比傳統(tǒng)的RGBG像素排列更好了。

0.jpg

就本質(zhì)來講,RGBW陣列也屬于“拜耳陣列”的一種變種,畢竟這種方式也同樣需要經(jīng)過“猜色”(插值)的過程。雖然在接受的光強度方面,RGBW會比RGBG高出一些。但就顏色方面來講,RGBW相比RGBG在絕對的顏色信息上又損失了一部分,所以我們也不能完全認為RGBW會優(yōu)于RGBG,只是側(cè)重點不同罷了。

如果是Moto粉絲的話,這時候應(yīng)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RGBW其實和MotoX一代所搭載的RGBC是一樣的東西。只是Moto將這種“全透”的像素點稱為“Clear”,而華為將其稱為“White”。當年MotoX雖然采用了這項技術(shù),但是由于不成熟的原因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拍照畫質(zhì)。

讀者們,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機報報道,請狠戳這里尋求報道
相關(guān)文章
熱門話題
推薦作者
熱門文章
  • 48小時榜
  • 雙周榜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