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產經新聞等多家日本媒體報導,松下(Panasonic)于2014年12月22日宣布,計劃把位于日本山梨縣生產印刷電路板(PCB)的子公司"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Yamanashi(以下簡稱PIDY)"出售給日本新旭電子。
Panasonic將在2015年4月1日PIDY更名為"新旭電子工業(yè)山梨株式會社"后,擇機出清手中剩余的PIDY10%股權。
此前松下關閉了位于日本三重縣松阪市、群馬縣大泉町、以及位于越南、臺灣等4座生產智能手機等IT產品用PCB的工廠,計劃把年產值約10~20億日圓的車用、產業(yè)機器用PCB的訂單全部集中到PIDY生產,集中資源讓PCB業(yè)務存活下來。
松下有54年生產PCB產品的歷史,1996年開始生產用于智能手機的多層PCB,2012收購三洋電機開始涉足應用于IC基板的薄型/高密度配線板(ISM)業(yè)務。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是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的承載載體,組裝電子零件用的基板,全球產值每年達500億美元,占電子元件產業(yè)總產值的1/4以上,在電子行業(yè)中僅次于半導體行業(yè)。
在2000年以前,全球PCB產值70%分布在歐洲、美洲(主要是北美)、日本等三個地區(qū)。進入21世紀以來,因為人力成本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較大,很多大的PCB廠開始逐步向一些發(fā)展中人力成本低的亞洲地區(qū)轉移,讓亞洲的PCB產值接近全球的90%,形成了新的產業(yè)格局。
隨著全球整機制造轉移到中國,也讓各國主要的PCB生產商都在中國建立產能。從2006年開始,兼具成本和市場優(yōu)勢的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產值最大、增長最快的PCB制造基地,并已成為推動全球PCB行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增長動力。
目前設在中國PCB生產企業(yè)約有上千家,在總體規(guī)模上三資企業(yè)占優(yōu)勢。中國的PCB產業(yè)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qū),占全國總量的90%,通訊用產品是中國PCB主流應用領域,比重7占到成。
日本主要PCB生產廠商有Ibiden、CMK、旗勝(Nippon Mektron)、藤倉(Fujikura)、Shinko、名幸(Meiko)等。
中國涉及PCB業(yè)務的上市公司有超聲電子(SZ:000823)、方正科技(SH:600601)、天津普林(SZ:002134)、超華科技(SZ:002288)、興森科技(SZ:002436)、滬電股份(SZ:002463)、依頓電子(SH:603328)、生益科技(SH:600183)、達進東方照明(HK:00515)等。
近年全球的PCB業(yè)務增長開始放緩,價格戰(zhàn)快速改變供應鏈的結構,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新興產業(yè)需求及高端大客戶需求的跟蹤和保障能力成了PCB廠商獲取高額利潤的關鍵。
在中國臺海兩岸PCB廠商的競爭激烈下,松下PCB業(yè)務贏利越來越困難,在產能、服務等優(yōu)勢不明顯的情況下,松下再部署資源來保留PCB業(yè)務的意義已經不存在,松下決定完全退出PCB市場,出售PIDY。
根據日本電子回路工業(yè)會(Japan Electronics Packaging Circuits Association;JPCA)17日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累計2014年1-10月期間日本PCB產量111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產值4,028.20億日元,同比下滑2.9%。
其中,1-10月期間日本硬板產量為89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出貨;產值為2,676.36億日元,同比下滑3.9%;軟板產量171.5萬平方米,同比下滑6.1%,產值470.07億日元,同比下滑6.7%;模塊基板產量48.1萬平方米,與去年持平,產值881.77億日元,同比增長2.8%。